实践教学环节
/ institute overview2017年,艺术设计学院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进步。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动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教师与企业对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公共艺术专业大学生工作坊作品“捌匣”在i未来App平台进行售卖以及入驻i未来线下体验店,11月底“捌匣”工作坊作品在i未来的带领下走出国门,参加了马来西亚原创艺术作品展,标志着与艾爱未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院与吉林省领域创业产业集团进行合作,为我院和贵公司创造双赢的成果,既培养了人才又提供了就业机会,以服务学生、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用脚步丈量市场,用知识践行成长。
(一)大学生艺术工坊实践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我院决定举办校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其中出现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是本次展览期间的一大特色,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是一项集体性、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的视觉艺术创作实践项目。本届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的主题是艺术的“创意与创新”。工作坊鼓励高校艺术教育关注创意、参与创新、享受创造,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成果和学生的创意理念转化为现场展示和现实产品搭建平台,实现艺术引领创新,创新引领创业,拓展高校众创空间和加强高校创客文化的建设。工作坊围绕“艺术与校园”、“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技”三个项目开展活动。为响应学院号召,我教研室教师柳丹、王娜、杨印辅导了三组艺术工作坊——《捌匣》、《素品》和《夜空下的校园》,其中“捌匣”工作坊的作品将俄罗斯霍赫洛玛与中国传统漆画相结合,并将二者改良创新,创作出了一种符合当下生活家居的木器作品,并进行“捌匣”品牌商标的注册;“素品”工作坊的主旨是“废物改变生活”,是将生活中废旧的毛衣、衣物、麻袋、报纸等进行二次加工设计,创作出了一系列家居生活布艺、挂毯、摆件等软装饰品,;“夜空下的校园”则是利用玻璃的反射与折射原理,将声控装置加之其中,随着音乐响起呈现出的一组美轮美奂的动感装置艺术,寓意城建校园永远璀璨亮丽。三组工作坊的展演受到了省教育厅副厅长、校长、院长等的一致好评。
(二)美术馆展演成果显著
自本学期起,美术馆先后承接了“大学生艺术展演”、“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展”、“艺术设计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展”等多次展览活动,受到全院师生及院领导高度重视及好评。“大学生艺术展演”和“艺术设计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展”受到省教育厅正、副厅长及相关领导亲临现场参观并指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多次的展览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及艺术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积极性,更是多次的检验了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成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此,我教研室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本学期辅导了四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吕刚老师指导的大型长城浮雕组画创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作品采用传统木材为制作材料,题材为中国万里长城造型为母题,进行长城与风景组合,构图简练紧凑,险峻雄浑,雕刻手法壁画丰富,恰当运用浮雕表现手段,雕刻面貌新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今后的雕刻课程教学与实践提供了有利参考佐证资料。王娜老师申报的《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艺术工作坊模式创业训练》与“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进行了对接,辅导学生参加项目《昕艺现代设计有限公司》取得了省银奖的好成绩。
(四)参加第九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认真落实《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相关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决定共同主办第九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活动的支持单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本届活动的主题为:创新·实践·成才,活动的英文名称为NETWORK ORIGINALITY COMPETITION (简称高校NOC活动)。自2009年6月,高校NOC活动启动以来,从参与人数12.5万人到150万人逐年递增,参与院校从306所到700多所,覆盖25个省份,九年来,NOC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2017年6月27日接到活动文件通知后,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文件内容,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比赛。2017年7月1日前完成网上注册报名工作。2017年7月中旬,我院艺术设计学院14级、15级公共艺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林学铠等共计20余名学在杨印、柳丹、王娜等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视觉传达设计类”作品10幅与“创新创业计划”书22份共计32份作品的申报。2017年9 - 10月,经过初赛、预赛选拔,10月底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评选出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我校学生林学铠、周敏微、崔琳、刘海龙四名同学作品的四个单项作品一个团体作品入围。11月1日—3日,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千余名学子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过激烈角逐,共评出全国一等奖112件、二等奖305件,三等奖108件,“未来教师”荣誉称号3人,活动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2组。本次现场决赛共涉及三大类11个赛项,分别是数字艺术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设计,微电影创作,移动端(H5)页面创作,古诗词、成语翻译与数字化创作;创客创新类:技术发明创新,创新创业计划,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创作,i创机器人主题竞技;师范创新类:“未来教师”教学技能评比。
经过努力,我校学生林学铠、周敏微、崔琳最终获得视觉传达设计赛项三个单项二等奖,且林学铠、周敏微、刘海龙的团体项目《艺库文化设计》荣获“创新创业计划”二等奖。他们不仅充分展现了城建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我们城建校训“勤奋 严谨 励志 创新”。
(五)参加新媒体原创文化作品征集大赛
我院学生参加共青团长春市委举办的新媒体原创文化作品征集大赛,公共2014级学生纪颂的设计作品《中国梦·红》和周敏微的设计作品《中国梦》获得优秀奖。
我们的工作量紧张而又踏实的。但在我们的心理上还有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距先进的教研室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我校顺利通过评估而努力奋斗!
?
?
信息管理:创意设计学院 技术维护:创意设计学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学建大路1111号 邮编:130114 吉ICP备05001859号
Copyright © 2013-2013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创意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