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党校
/ institute overview
当今,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教育。小学教育的办学形态、管理架构、课程体系、课堂模式、资源布设等被不断地重新认识、重新定义。但是,教育的本质没有改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指向更加坚定。也就是说,未来小学体现育人指向的理念形态会更加集中鲜明,体现育人方式的实践形态会更加灵活泛在。
基于史家教育集团的办学探索,我们认为,教育即成长。教育就是给予学生“成”的力量、尊重学生“长”的过程。“成”的力量源自立德要求,“长”的过程基于树人规律。小学教育立德树人,就是要在全方位、多要素、长链条的家国情怀教育中给学生成长无限可能。而未来小学要不断创生成长的无限可能,就要突破固有边界,集纳创新因子,将成长的内涵投射到学生生命本体上,基于个体自然属性,对其意义属性、价值属性和文化属性逐步建构,不断展开,进而有效地促进具有家国情怀的生命群体的自主和谐发展。
“志在家国”是未来小学理念形态的鲜明体现。
国外STEAM教育重视从各个角度培养学生,我国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国外不同的是,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上,我们尤其重视给知识以灵魂、给品德以力量,特别凸显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家国担当。在未来的小学教育中,家国情怀教育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家国情怀培育是学生价值观生长的精神土壤。在中华文明的价值谱系中,历来讲究家国情怀,强调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家国情怀是植根于中国人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未来小学将以家国情怀培育为价值原点,不断生发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育人价值体系。
家国情怀培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重要方式。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立德树人,正是要通过立大德来树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家国情怀”的继承和创新。未来小学将尤其重视以家国情怀培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家国情怀培育是青少年立志筑梦的宽厚基石。家国情怀从情出发,以情致怀,既是爱家爱国的真情实感,又是不止于家、不止于国的宽阔胸怀;既体现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彰显为对世界的接纳与包容。未来小学将以家国情怀为底蕴,激活人的内在动力,真正促进核心素养构架下的全人发展。
家国情怀培育是推进教育创新改革的关键抓手。家国情怀培育是基于学生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和社会性发展规律的系统工程。未来小学将通过家国情怀培育而持续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变革教育方式,开阔教育视野,继而形成推进教育改革的特色路径。
在史家教育集团,我们以办学实践回答“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着力推进放眼未来的“以家国情怀为底蕴的系统育人实践”。为此,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为民德”“为人德”和“立身德”。“为民德”指向热爱祖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为人德”指向关心社会,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立身德”指向完善个人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
在史家教育中,“三德”解决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样立德,怎样树人”的问题,从而确保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三德”贯通了人的类性、群体性和个体性的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史家教育中的和谐体现。而这种教育理念上的深层和谐,本质上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贯通起来,从而把史家和谐发展观念导向更高层次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我们将一位位学生视为一颗颗具有家国情怀基因的种子,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要素和育人环境,使他们尽可能充满活力、千姿百态而又具有共同的家国信念。由此而形成的“种子计划”战略,以史家人的精神基因——“家国情怀”为起点,以和谐教育为载体,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致力于育人要素的内部突破和外部打破,为每一粒种子的生长内蕴优质的教育生态。史家和谐教育体系犹如一粒鲜活饱满的种子,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伴其一生,惠其一生。
一颗种子可以绵延万代、连疆千里;一个孩子可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我们认为,种子的力量就是成长的力量、家国的力量、未来的力量。在未来小学的理念形态中,最鲜明的一点就是把孩子的成长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从小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唯其如此,孩子长大后回首梦开始的地方,才能清晰地记得童蒙时期播下种子的初心,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粒种子所孕育的无限可能与无穷能量,以及所生发的无尽梦想。“学无边界”是未来小学实践形态的重要表征教育面向的是不断拓展成长可能性的未来世界。未来小学必须努力突破各种育人要素的固有边界,按照孩子成才的现实需求形成新的能力单元,并使之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发生聚变,才能萌茁并迸发出种子生长的巨大能量。
陶西平先生在谈及未来学校七个共同特点时提到,未来的学校形态应该更加开放,在空间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的围墙被打破,逐步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学习场所更加多元;在时间上,固定的学习时间表会被打破,学习时间更加自主,学习者会打破学籍和年龄的限制,朝着终生学习的方向前进。我理解,未来小学将在无边界教育中进一步突破时空界限,从而确立融合创新的育人内核,为孩子创拓生命成长主场。总而言之,未来小学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的方法、方式、方向,突破条线育人、符号学习、单向成长的边界,给成长无限可能,尤其要关注课程实施中的成长可能性,不让课程的局限禁锢成长的无限,而让课程的无限拓展生命的可能。
突破条线育人的边界,即未来小学的育人品质源于“统整育人要素”。也就是说,未来小学将在育人实践中努力打破过细的学科划分,打破界限分明的学段设置,打破教育和教学两条线的现状,着力优化育人品质。
突破符号学习的边界,即未来小学的育人品质源于“连接书本生活”。也就是说,未来小学将在育人实践中努力跳出书本知识学习的界限,加强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校内校外相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着力优化育人品质。
突破单向成长的边界,即未来小学的育人品质源于“提供多样选择”。也就是说,未来小学将在育人实践中努力由学科导向向学生导向转变,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着力优化育人品质。
在史家教育集团,我们努力突破各种育人要素的时间、空间、成长、人际、专业领域等边界,按照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在需要形成无边界课程体系,形成了“给成长无限可能”的课程理念,形成了包括核心课程、综合课程、拓展课程的“两级三层”架构,形成了“服务学习”“博悟学习”“创·智汇学习”“健康工程”等综合课程群,形成了“跨学段同建、多学科共育”的实施机制,形成了“家校联动、校社合作”的资源体系,形成了“教材成系列、专著成规模”的史家文库。
“服务学习”将服务与学习紧密结合,倡导在学习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课程聚合家庭社会,融合教育教学,契合学思知行,创设“发现→计划→行动→反思→分享”环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幼小心灵中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博悟学习”旨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与自我进行对话,挖掘中国人千载传承的美德,探索馆藏文物涵蕴的艺术之美、精神之美和行为之美,在深度审美中聚焦与古人、今人、未来人和谐对话的价值主题,进而实现从“博悟”到“博悟厚德”的价值观建构过程。
“创·智汇学习”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接触中发现真实问题,设置“创意孵化→团队建立→需求调研→产品设计→推广策划→产品发布→创意复盘”环节,让学生层递展开基于问题、项目与设计的真实学习,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创制“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自造品”,整体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健康工程”着眼学生体质提升、心理健康、近视预防、肥胖干预、个性培养,变单纯肢体运动为全面身心活动,变单调体育课堂为丰富社会实践,变单向学校视线为广阔环球视野,制定阶梯式育人路径,通过基础、兴趣、选择、提升、拓展达到人格基因初养成。
无边界学习让个个学生、颗颗种子在精彩的课程时空中飞扬无界、成长无限。我们认为,无边界学习的实质是由学科立标向成长立轴转变,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生命场域。在未来小学的实践形态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育人要素是多向融通的。唯其如此,学生生命成长才能从个体性、群体性跃升至人的类性发展,从而由一个个外在环绕的教育场景一步步抵达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
筑梦教育未来,厚植家国情怀。基于新时代办学内涵的不断深化,伴随新技术教育影响的持续扩大,未来小学的育人新样态已然在其理念形态与实践形态的互契互构中扑面而来。我们畅想,未来小学将是这样一个生机勃发的成长天地。
学校,因拥有担当而创造教育未来。
教师,因热爱学生而拥抱世界未来。
学生,因全面发展而阔步人类未来。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
责任编辑:位中阁
信息管理:创意设计学院 技术维护:创意设计学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学建大路1111号 邮编:130114 吉ICP备05001859号
Copyright © 2013-2013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创意设计学院